雖然肯德基稱已停止采購六和集團的雞肉原料,麥當勞則“請大家放心食用”。但這并不是洋快餐的雞肉供應商第一次出現食品安全丑聞。此前就有媒體報道,給肯德基、麥當勞供貨的山西粟海集團在飼料中添加藥物喂養肉雞,45天讓肉雞速成供貨,飼料把周邊的蒼蠅都毒死了。雖然肯德基稱,他們僅1%的雞肉采購量來自于粟海集團,麥當勞則稱粟海集團并非是他們現有雞肉供應商。但兩者的現供應商與前供應商接連被發現存在相同問題,顯然并非偶然。
粟海集團的毒飼料事件曝光后,肯德基曾宣稱白羽雞45天的生長周期是正常現象,這是選育優良雞種和科學養殖的結果。但央視披露的“速生雞”內幕卻顯示,“速生雞”并沒有肯德基說得那么好。“速生雞”供應商作為大型養殖企業,應該說飼養技術和經驗都不存在問題,如果有選擇的話,為什么要在飼料里添加抗生素和激素,難道他們不知道這么違反規定?還是白羽雞先天不足,必須靠抗生素和激素才能45天速成?
兩家洋快餐光是發聲明根本無法澄清公眾的疑慮。作為消費者,我們不僅想知道在飼料里添加多種抗生素和激素類藥品的做法是否合法、合理,這樣喂養出來的雞食用后是否對人體有害,更想知道肯德基、麥當勞的其他供應商是怎么養雞的。其養殖方式與六和集團、粟海集團究竟有何不同?肯德基、麥當勞對供應商提供的雞肉原料,是否進行過認真檢測,對他們在雞飼料里大量添加多種抗生素和激素的做法是否知情。原本讓洋快餐引以為傲的40天左右出欄的“速生雞”究竟是現代科學技術的杰作,還是化工原料催生出來的“毒雞”?國家規定出欄前28天內不能添加抗生素與激素,“速生”白羽雞一般40天左右出欄,是否只在前12天內服藥?這些問題不回答清楚,“速生雞”自然難逃“毒雞”指責。
目前,“速生雞”事件不斷發酵,洋快餐的回應卻并不能令人滿意。公眾迫切希望相關監管部門的調查能夠告知公眾真相。除了要查明“速生雞”是否存在抗生素和激素超標,速生雞的營養價值和其他雞是否存在較大差別,長期食用速生雞是否有危害等情況,也應由政府部門進行調查并向公眾作出權威解答。
普陀區食藥監局稱,被曝光的山東養殖企業相關產品檢驗檢疫證照齊全,而山西省農業廳對粟海集團肉雞養殖的調查也顯示,所檢項目全部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究竟是地方檢驗檢疫機構出于地方保護主義讓檢測走了過場,還是違規添加人用抗生素和激素的問題雞確實“抗住了”檢測關?考慮到此前有關部門查處地溝油時遇到的嫌疑產品各項檢驗指標均合格的情況,也許現有的檢測標準確實已經落伍,無法防范養殖企業違規添加抗生素和激素。因此,除了要完善檢測標準,也應加強對養殖企業的監管,必要時應全程視頻監控,防止再出現抗生素雞檢驗檢疫全能合格,能合法上市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