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美國的食品和飲料市場相對比較成熟,且具有更廣泛的經濟領域全球化增長,比起以往的任何時候,現今的美國食品和飲料公司都更想要探索國際化擴張,以求建立一個領先的機制實現企業增長。這一目的可以通過在新的國家推出新的或現有的產品,亦或是通過收購一家在國內具有成功的產品和本地化的專業的國際公司得以實現。 這些交易也可以作為通過退出表現欠佳地區或是賣方的核心業務偏遠地區的手段來實現。
當一個公司或者是公司的一部分被其他國家的購買者購得,那么即產生一個跨國并/收購交易。跨國交易與國內交易相比更加復雜的原因在于購買者必須了解特定目標的業務,所屬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其他問題。 因此,買方在計劃將戰略任務擴大到新的國家或地區并實施交易前通常會進行大量的研究和分析。


如圖所示,跨國并購和收購自2009年金融危機觸底反彈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從圖表中可知,與2011年相比,2012年開年至今的跨國并購交易活動水平相比呈衰退趨勢。如果將宣稱的正在交易中的水平調整為2012年的交易水平,那么2012年的跨國并購活動水平與近年來的趨勢還是保持一致的。如下便是一些申請中但并未完成的交易案的例子:
交易額超十億美元的公布的食品和飲料跨國
買家/賣家
|
市值($十億)
|
狀態
|
百威英博集團/ Grupo Modelo
|
$20.1
|
等待美國、墨西哥和其他反壟斷機構批準--預計2013年第一季度關閉交易
|
嘉能可國際/ Viterra Inc.
|
$7.6
|
等待中國商務部根據反壟斷法予以批準--正在申請關閉交易
|
喜力啤酒公司/亞洲太平洋釀酒集團
|
$4.5
|
股東達成協議--交易已經關閉
|
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DM)/ GrainCorp. Ltd.
|
$3.2
|
正進行價格和協議條款商談--ADM持有少數優先股權
|
食品和飲料跨國并購交易中買家的初衷是想通過占領新的市場從而增加收入。 有很多跨國的食品和飲料公司在美國和歐洲都有顯著的核心業務,因為美國和歐洲的食品和飲料是通常用來跟蹤GDP增長的兩大市場。
食品和飲料產品的增長遠遠高于新興市場,也具有更快速的經濟擴張效應。 有大量的可動用的現金資源加持,許多高速增長的、大型的、成熟的公司一直在尋求國際并購機會。
通過收購獲得的增長雖快,但是如何實現產業的有機增長又是企業面臨的獨特挑戰。 例如,在國內市場上的許多大型主流品牌涌入國際食品和飲料公司后會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會遭遇高品質的私有品牌的替代品和以及具有顛覆性的新的健康、功能性產品的挑戰。
新興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它們反而有著較大的增長潛力。 然而,在這些市場上推出新產品會比通過擁有健全團隊管理的已經獲得成功的現有的產品更加艱難。
Hain Celestial集團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該公司近幾年一直致力于擴大其國際收購力度。 自從2011年1月起,Hain Celestial集團有4/5的收購案都是國際交易。截止2011年,該公司的所有收購案中,將近25%的收購案都涉及到海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