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關鍵領域需要采取行動以防止食源性感染,一個科學家小組已經確定了衛生,診斷方法和疫情調查。
關于衛生措施,診斷方法的發展,改善調查國家爆發和擴展的人畜共患病的測方案,專家們指出了采取行動的必要性。
在本月早些時候的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的會議上,大約有200名科學家談論了如何防止食源性感染。
他們的結論是,對消費者的教育,食品鏈中的衛生和監測是至關重要的,并且科學知識應該是有用的并與不斷調整的相關控制措施有關。

診斷方法的進展
BfR說,檢測病原體的診斷方法正在取得進展,但帶來了新的挑戰。
“分析病原體的整個基因組是現在是很簡單的技術,而且它提供了關于病原體和基因突變性質的詳細知識。
“然而,在同一時間,這些分析工具也提出了對數據生成的解釋。”
“譬如說,病原體能夠改變它們的屬性或在建立在其他的棲息地上如植物。 這意味著用于診斷和流行病學的方法必須進一步改善和調整,從而適應具體的問題。”
數據記錄
數據記錄和管理擴展的可能性,以及發展的模擬方法,可能會改進和加快風險評估。
“新的流行病學和診斷的可能性不斷提高判定感染源和評估特定病原體所造成的風險的方法。”
“基本要求是針對各種食品鏈中的人畜共患病監測方案所提供的病原體的頻率和特性的概述的。”
供應鏈中心
安全監察機構確定供應鏈分析為解釋食源性疾病暴發的中心。
“BfR的高度專業化的實驗室的診斷和IT輔助的流行病學調查的結合,在試圖找到爆發的原因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鑒于復雜的運輸路線和貿易關系,需要提高儀器以回溯成分。”
冷凍草莓中發現了諾沃克類病毒,而去年在德國芽菜中發現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提醒市民通過食物傳播的疾病的意義。
BfR 的總裁Andreas Hensel 博士說:“雖然我們觀察到食物傳播疾病的案例正在減少,但是我們仍然需要繼續工作,以確保對人畜共患病一致的和有效的控制。”